绵延近两百年的十字军远征使东地中海各国人民遭受国破家亡、生产力大倒退、文化大毁灭的灾难,大大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历史进程。对于西方人民来说,也是一场浩劫,数十万人死于非命,耗费资财不可胜数。
但战争也在无形中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十字军东侵运动后,东西方的往来更加频繁,从而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这一客观结果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另外,西欧封建主到东方后也开阔了眼界,领略了海外诸国较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十字军东征的另一重要成果是削弱了拜占廷、阿拉伯商人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地位,从而加强了西欧商人在地中海贸易中的势力。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他们还垄断着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于是反封建的斗争采取了神学这一异端的形式。早在13、14世纪,已经有了改革天主教会和建立廉俭教会的呼声。文艺复兴运动也给宗教改革以巨大推动。到16世纪,宗教改革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提出以信仰得救为核心和建立廉俭教会的系统理论,并且发展成遍及西欧各国的运动。
1517年10月的一天,在德意志的维登堡大教堂门前,教士们正在出售赎罪券。一个红衣主教大声吹嘘:“孩子们,当钱币落入钱柜丁当作响的时候,你们的灵魂就飞上了天堂。”这种无耻的言论激怒了一个人,他挺身而出,将《九十五条论纲》钉在维登堡大教堂的木门上,揭露了教皇贪得无厌的嘴脸,并且反对教会拥有土地和其他财产,要求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这个人,就是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1483~1546年),正是他领导了欧洲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出身于富裕市民家庭,18岁进入爱尔福特大学攻读法律,后来他放弃了学业,进了奥古斯丁修道院。1510年,路德被修道院派到罗马朝拜,在罗马他目睹了教廷的种种腐败现象,剩是对教会的赎罪得救制度产生了怀疑。1512年,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被任命为维登堡修道院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在此期间,他认真研读《圣经》,发现天主教会的制度及其神学理论与基督教教义严重背离,认为信徒只要依靠个人对耶稣的信仰即可得救,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而非天主教会制定的神学。这样,路德对教皇的权威,从理论。上予以否定,同时还否定了天主教神学的基本观念。
1519年,罗马教会的神学家约翰·艾克同马丁·路德在莱比锡展开了大论战。在路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次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机。
1520年,路德又接连发表《论基督徒的自由》和《教会被囚于巴比伦》两篇重要文章,全面阐述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只要有信仰,人人在上帝面前都享有平引的权利和地位,并能得到上帝的恩典,从而使灵魂得救;在人与上帝之间,无需宗教律法、礼仪和神职人员作为中介,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简化繁琐的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保留洗礼、圣餐两项。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教会高于国家的天主教思想。
这一切点燃了下层人民的热情之火,呼出了人们的心声。人民拥戴路德,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人员却对路德恨之入骨。路德被传叫到教会官吏面前,经过多次审判,将他解职,并依据他的《蠕虫的饮食》一书(1521年),最终宣布他为异端分子和犯法分子。他的著作均被查封。
路德并没有沉寂下去,而是开始进行圣经翻译工作。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了。路德所译的圣经是依照着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但路德不能代表人民。当德国农民要把宗教改革变成一场推翻现存剥削制度的政治革命时,路德退缩了,最后走向背叛,成为世俗统治者的代言人。他先写了《劝基督徒勿从事叛乱书》,又回维登堡讲道,平息骚乱,最后写了《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他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由劝抚、调解到力主镇压。
1546年2月,路德去世,以路德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总称为路德宗。路德宗在教义上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个人的功德或善行,而在于上帝给人的恩赐。人因着信上帝而成为义人,信徒都可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因此,路德宗认为凡信徒皆可为祭司,无须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同时,路德宗强调圣经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圣经的礼仪、制度和学说,都在路德宗摒弃之列。天主教的七项圣事,路德宗只保留洗礼和圣餐两项,礼拜形式也更为简化,着重讲道和唱赞美诗,并且允许神职人员结婚。路德宗还认为教会的组织形式与个人的得救无关,故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都可采用,具体情况由各地教会自行决定。
三、历史难解之谜
基督教是如何分裂的
在起初的一二百年间,基督教是作为异教被政府(罗马帝国)禁止的,基督教信徒受到迫害,甚至被处死。直到313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从而使基督教成为政府所允许的宗教。325年,尼西亚信经在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上通过,并成为基督教的最基础的原则,现在几乎所有的基督教教派都接受这一原则。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这也加深了基督教东、西两派的分裂。罗马主教逐渐成为整个西派教会的领袖,并逐渐形成教皇体制。东方希腊派基督教则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国教。这样就奠定了东、西两派分庭抗礼的格局。
当时,东西教会的分裂并不彻底,互相不断争夺最高领导地位,而世俗皇帝也往往参加进来,借以扩充他自己的权势。这个过程长达500余年之久。直到1054年,东西两派为争夺意大利南部的教会权力而使两大派公开分裂。罗马教皇立奥九世派红衣主教到君士坦丁堡,宣布: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属希腊语的教区,应归罗马教廷统辖,君士坦丁堡东正教大主教迈克尔·凯鲁拉里断然拒绝这种要求,立奥九世宣布开除迈克尔·凯重拉里教籍。凯重拉里也毫不示弱,召开宗教会议,谴责罗马教皇的特使“像野猪一样来到圣城诬蔑真理”。并宣布将教皇逐出教门。这件事使东西两教派公开冲突达到极限,这样,东方的希腊派基督教和西方的罗马派基督教正式分裂。
以君士坦了堡为中心的东方教会自称“正教”。正教传播的范围主要是巴尔于半岛、小亚细亚、东欧斯拉夫人分布的地区。正教认为圣灵出自圣父,奉七件圣事:洗礼、坚振、告解、圣餐、终傅,、神品、婚配。除主教外,允许一般神职人员结婚。正教还否认关于“教皇永无谬误”,以及炼狱、童贞女玛利亚贞洁受孕、肉体升天等教理。正教还否认涤罪所的存在,所以举行洗礼时要全身浸入水中。
以罗马为中心的西部教会信奉天主和耶稣墓督,并尊玛利亚为天主之母,公教的主要信条为:天主圣父化成天地,创造人类;天主圣子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并受难、复活、升天,世界末日将再次降临。公教称有涤罪所,举行洗礼时只在额头上点些水。
教皇国的来历之谜
梵蒂冈被称为教皇国,它位于今意大利首都罗马的西北,虽然这个小国家面积只有0.44平方千米,但却是全世界6.8亿天主教徒心目中的圣地。这个国中国是怎么来的呢?
公元日世纪中叶,法兰克三国墨洛温王朝的宰相“矮子丕平”(即查理大帝之父)为了篡夺王位,迫切需要罗马教会给予政治上的支持,而与“矮子丕平”为代表的大封建阶级有着类似经济基础和相同政治利益的罗马教会,为摆脱长期以来所受的拜占庭皇帝的控制,消除伦巴德人入侵的威胁,也正需要寻求一个强大的世俗君主给予庇护。
751年,“矮子丕平”派一个使团去罗马探问教皇:究竟是让徒有虚名的人当国王好,还是让握有实权的人当国王好?教皇回答:自然是让有实权的人当国王好。这正是丕平所希望的答案。于是,丕平在罗马教皇支持下夺取了法兰克王位,建立了加洛林王朝。756年,为报答教皇,丕平把从伦巴德人手中夺来的今意大利中部拉文那地区的大片土地送给了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出于双方各自的需要,西欧王权与教会权的最初联盟建立起来了。借于这个联盟,天主教逐渐抬头,并靠丕平所献之地建立起了教皇国。教皇由单纯的天主教世界的精神领袖担任,罗马教会消除了伦巴德人的威胁,摆脱了拜占庭皇帝的控制,压制了罗马贵族的叛乱。矮子丕平及其继承人也依靠这个联盟将势力向西扩展至意大利,做了罗马人的皇帝,成了西罗马帝国传统的合法继承者,可与拜占庭皇帝平起平坐。774年,查理曼又把贝尼文托和威尼斯等城市赠子教会。962年,德皇奥托一世不仅赠予教会大片土地,并且还把该地方的行政、司法、财政等大权也赠予教会,教皇和教皇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教皇国的形成,是中古时期欧洲的重大事件。在无秩序的西欧世界,教廷成为秩序的代表,在西欧起着政治和精神统治的中心作用。查理曼帝国解体之后,西欧再度陷于分裂。这时,罗马教会成为西欧唯一的权力中心,教皇不仅掌握了西欧的宗教统治权,还竭力插手西欧各国政务,甚至废立国王。这就引起了各国国王和教会的矛盾和斗争。
教皇国一直持续了1000多年。直到1870年意大利统一时,教皇才被剥夺了统治教皇国的世俗权力,而梵蒂冈作为教皇的特殊领地却保存至今。
西欧城市是怎样形成的
在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衰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欧几乎没有城市。奴隶制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早已遭到破坏,有的成为设防据点,有的是封建国王或主教的驻地,有的变成了废墟。
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者时常上集市出售自己的制品。他们总是到那些水陆交通比较方便、人口聚居较多的地方赶集,而流动的商人也带着外地产品到集市中来贩卖。日子久了,手工业者就来这里开设作坊,商人们也逐渐定居下来开设商店。于是,这些集市便渐渐发展成为城市。西欧的这种以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是在公元10世纪前后兴起的。这时的城市通常不大,一般不过4000多居民,有2万居民的城市算是很大的了。这与当时已拥有百万人口的中国长安城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不过,正在兴起的城市,吸引了大批农奴和处于农奴地位的手工业者。他们不堪领主的剥削压迫,从农村逃亡到城市定居,从而使城市日益发展。
当时城里人口虽然不多,居住地区却非常拥挤。狭窄而又弯曲的街道两旁,楼房一幢接着一幢,有的高达四五层。这些楼房往往上下互相交错,上层楼突出于下层楼之外:街道两旁相对的房顶几乎柜碰,以致晒不到阳光,显得非常阴暗。房屋大都是木造的,顶上盖着厚厚的麦秸。由于用火石打火很费时间,所以在“熄火”钟打过以后,居民把火种整夜埋在灰烬里。由于晚上点松脂火把照亮,因此很容易失火,而且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整个住宅区都会被焚毁。
街道的路面是泥土的,比较热闹的地段才铺上鹅卵石。赶车的、骑马的、步行的就在这高低不平的路上东躲西闪,擦肩而过。路上到处是肮脏的垃圾和飞扬的灰尘,一下雨就是一个个污秽的泥潭。
城里唯一宽阔的地方是市场。这是一块较大的空地,往往位于城市的中心。市场四周是政府机构的建筑、店铺、回廊和各种商店。全城市民大会,审判案件以及处决犯人,也都在这里举行。一年大约有100个星期日和节日,人们有许多机会在一起高谈阔论,互相交流。因此,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居住在城市里的主要是手工业者,许多城市的街道就以他们的行业命名,如制革匠街、铜匠街、首饰街等。实际上,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正是由他们建立起来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武道无极限 星辰征途:探索地外生命体 剑纵天下 综漫:沢田家的弟弟君 中华取名艺术大全 铁甲兽大军来袭,马弓手请求出战 医品天婿 人性的弱点 从娱乐圈太子到刑侦新人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我逆天的人生 读三国学智慧 受益一生的10堂处世课 穿越成百岁老头儿,拄拐横扫异界 成功是折腾出来的 末世重生:血月下的死神 可怕的山西人 高冷班花恋上我,逐渐白给怎么办 柯南琴酒都是我哥,见一面怎么了 二十几岁要懂的100条人生经验